房天下 >资讯中心 > 评论 > 正文

房价为何只涨不跌?开发商良心发现自曝行业内幕

房地产投资融资俱乐部  2014-12-04 10:32

[摘要] 凡是以首次置业型需求为主的城市,其楼价涨幅都很低。改善型需求为主的城市则对产品的要求很高。从首次置业型转向改善型,一般都将引发楼价翻倍。

我算个小账如下:一个稍有规模的新城区,占地至少应有10平方公里,也就是15000亩。征地成本在二线城市大致需要80万/亩(考虑到绝没有国有闲置地,新城区建设必然要征地,前述标准仅系针对征收农村集体土地,如果是城市拆迁,更不得了),征地总投入要达到120亿。要完成3通一平,占地需大致占到40%的比例,投入约30万/亩,也就是投入约45亿,仅能得到9000亩的可建设用地;这个新城区还没开张呢,165个亿先花掉了。然后,生活设施配套,譬如学校医院以及各色政府机构等,需占去25%以上的可建设用地,总投资约需5亿。现在,只剩下6700亩左右的熟地可以卖钱,而政府方面的硬性投入已经超过170个亿。如果不这么狠狠的花钱,那么打造出来的所谓新城区,与旧城区相比,将不具有足够的吸引力,不具有质上的变化。这些成本折合到剩下的可建设用地上,大致达到250万/亩的水平。上述这个花钱的过程,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土地一级开发。

上面这个数字,250万/亩,是目前二线城市的通常的土地一级开发成本。在与政府谈判勾地的场合,具有通用性。大家一般都承认这个250。

三线城市的财力有限,往往不能承担这种规模的财政支出。虽然新城区可以逐年开发,但各项成本也是在逐年增加。尤其是征地成本,在新城区未成形时,可以以前述的80万/亩的价位征到地,一旦新城区开始建设,立马提升到200万/亩左右的水平。因此三线城市的所谓新城区,往往只能开始期工程,之后就极难推进。这与它们的整体财政实力有限有关,一旦它们的政府领导头脑发热,狂热的推进新城区建设,必定会导致一场悲剧。

一线城市早已经完成从工业区向宜居型城市进化的过程,相对于二线城市从2000年初期才开始城市化相比,它们的起步的时间要更早。广州大致在95年左右已经开始城市化的进程,标志性的事件就是从90年代后期开始的城中村改造。到2000年,广州已经基本完成了工业外移的任务,标志就是位于偏远萝岗地区广州开发区从那一年开始突飞猛进,接收了分散在广州各地的几乎所有零散工业,开发区的领导整天笑得和不拢嘴,却没有意识到这仅仅只是城市化的必然。从2000年之后,广州的主要精力就放在CBD的打造上,这同样是城市化的必然:已完成宜居型城市化进程的一线城市,必须要打造一个核心经济区,以容纳越来越多的向它汇集的财富的交易需要。(附带说一句,我一直认为,写字楼就是社会财富的交易场所,只不过它的交易比商品零售要稍显隐蔽而已)从2000年至今,广州的城市化进程,就是珠江新城的变身历程。这个历程褒贬不一,批评的声音比表扬的声音多得多。批评者大多举出深圳罗湖和上海浦东的例子,来责备广州市的CBD建设,也就是城市化,速度太慢。站在我的立场上,我认为,一切建设都不能脱离背后的客观经济规律。广州市所汇聚的财富,当它只需要200万平米的写字楼进行交易时,它就只能有目前的建设规模。不同于投机盛行,并定位为区域金融中心的深圳和上海,更不用说汇集财富的北京,务实的广州,确实只能承载起目前的CBD规模。

中国城市发展的历程,大致遵循着一个相同的轨迹:工业化——居住化——CBD化。绝大多数的城市只能在完成工业化后,进步到宜居型城市。CBD只能在极少数的一线城市打造成功。我们的城市化水平其实至今仍然相当之低。要知道我们的改革开放至今也只有30年,工业化的道路走了20年,而房地产行业,因应于城市从工业向居住这种功能转变的需要,也进入了快速增长通道。这个趋势在短期内不会改变,所以中国大多数完成了工业化的城市,其城市规划的主要目的,就是完善居住环境,提供更多、更好的住宅,给从工业流水线上走下来的各色人等居住。这是大环境,大背景,无可争辩,不容反抗,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补充一个我个人对城市等级的划分方式,一、二、三线城市的区分,用GDP来区分,一般而言,人均GDP在1万美元以上的,是1线城市;6000美元以上的,是2线城市;3000美元以上的,是3线城市。之下的都是在温饱线上挣扎的城市。

我们只要打开所有二线城市的总体规划图,基本都可以看到,最重要的规划部分,永远是新城区建设,也就是新的居住区建设。而打开所有三、四线城市的规划图,最重要的规划部分,一定是各色产业园区。而一线城市在规划上就最重视CBD的建设。这是由于它们各自发展的阶段不同而造成的必然结果。但是,有相当多的城市,无视自己的经济实力,强行试图超越自己的发展阶段,这必然导致悲剧。反面的例子相当多,举不胜举。珠三角的反面典型是江门。在2000年左右,工业化都没有完成的时候,就强行要打造新城区,结果住宅销售速度极慢,连累了无数房地产公司。那一波开发潮里面,江门把最邻近的佛山的知名地产商全部忽悠了过去,这些地产商全都死在江门,造成的后果就是佛山从此再无本地房地产品牌企业,成为珠三角9城里面一个没有本土地产品牌的城市。这里面的教训很多,很深刻。我认为,最关键,就是当时佛山的地产投资人没有看透江门这个城市所处的发展阶段,不能理解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这种水平的投资理念,即使不死在江门,也会死在其它地方。

关于供求关系的争议很大,因为成交数是可以量化的数字,但需求数极难确定。我自己来说,目前也没有成型的思路。只有一些比较粗略的看法。

一般而言,目前各大房地产机构,所采取的供求关系计算模式,是用一手房和二手房的总成交量,与办理了预售登记的一手新增供应量,进行对比。一般而言,在本世纪,范围内,新增供应都会被消化干净,开发商极少有卖不出去的房子。考察一个区域房地产市场的活跃程度,主要是看二手房交易占全部交易量的比例。对珠三角9城来说,深圳的二手房成交量占比,09年深圳推出新房428万平米,加上08年金融海啸期间未及售出的新房面积221万平米,一手房总成交量为649万平米,而二手房交易量达到惊人的1400万平米。深圳09年的二手房和一手房的交易量比,达到了惊人的2.16:1。

一般而言,业内普遍接受的原理是:一旦房地产二手房和一手房的交易量,超过1.5:1的程度,那就意味着投机型需求占据了主体地位。在静态上分析的话,每个购买一手房的客户,都卖掉了自己原有的房屋,其中有一半在当年就抛售了这套新买进的住房。这意味着楼市的换手率极高,自住型客户(我们一般认为,自住型客户就是所谓的刚性需求群体,他可能是首次置业,也可能是改善型置业,但必定是自住的。)极少。

与之有着近似表现的,是北京。2009年北京市二手房成交252431套,而一手住宅成交仅为158747套,二手房与一手房的交易比例达到了1.59:1,而09年11月更是达到了1.9:1。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查阅自己所在城市的交易数据,考虑自己所在城市的市场所处阶段。

二手房与一手房的成交量比值在1:1到1.5:1之间时,我们一般认为,是投资性需求占主导。这个时期有部分客户会较为迅速的购进和卖出,但未在整体上形成炒楼的氛围。相关的例子是广州,09年一手房成交量为1125万平米,二手房成交量为1320万平米,二手房与一手房的成交量对比为1.17:1。这表明广州的楼市开始进入投资性需求时代,但在市场表象上,仍会体现出强烈的改善型需求与投资性需求并重的特征。

二手房与一手房的成交量比值在0.5:1到1:1之间时,我们一般认为,是改善型需求占主导地位,在静态上看,大部分客户卖掉了自己的套房,从而购买第二套房。相关的例子是佛山,2010年前3季度,一手房总成交量大致是480万平米(老实说我对这个官方统计数字存在较大的疑问,相当多的地产中介机构都采用的600万左右的数据,目前姑且用之),二手房总成交量大致是362万平米,二手房和一手房的成交比是0.75:1。对佛山这个人均GDP超过1万的一线富裕城市而言,目前的市场仅仅体现为典型的二线改善型需求的状况,这与其城市自身的经济实力并不相符,这表明佛山的市场目前处于典型的洼地状态,上升空间极大。

二手房与一手房的成交量比值在0.5:1以下时,这是以首次置业型客户为主体的市场,市场成交不活跃,换手率较低。这些城市需要慢慢的经营,老实的发展经济,从原始积累做起。不要试图在这种城市炒楼,也不要对这种城市的未来抱以太多的期望,除非它们确实能在产业园区的建设上,作出成就。

讨论供求关系的第二个重要方面,在于客户来源分析。客户来源越多,市场的开放程度就越高,需求就越旺盛,市场也就更活跃。一般而言,区域中心型城市,会吸引该区域的所有具有消费力的客户,因为中心城市的生活配套无疑是区域内最完善的,医疗、教育、消费,都是最完美的。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房天下”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房天下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文中所涉面积,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建筑面积;文中出现的图片仅供参考,以售楼处实际情况为准。

房天下APP优惠多,速度快

买好房,就上房天下fang.com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精彩评论

亲,登陆后才可发表评论哦~,立即登录

发布已输入0/200

相关知识更多>>
新闻聚合换一换
关于我们网站合作联系我们招聘信息房天下家族网站地图意见反馈手机房天下开放平台服务声明加盟房天下
Copyright © 北京搜房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Beijing SouFun Science&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Ltd 版权所有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153-3010 举报邮箱:jubao@f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