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想买房,但为什么选择这么少?”这是不少首次置业的刚需客在跑过几个售楼处后的感想。据亚豪机构数据显示,1月份,北京楼市共有12个项目入市,其中主力户型为大户型产品的项目共有7个,占比近60%,在剩余5个项目中,3个为自住房项目。
自住房购房人:
摇了一年号没轮上自己 全部积蓄投入不想凑合
纯商品住宅小户型供应量不断减少,不少购房人只能转向自住房,有专家也建议,刚需购房人可考虑自住房来解决自己阶段性的居住需求。上文中提到的小高告诉《广厦时代》,他不是没考虑过自住房,但参加了两次摇号就放弃了,买上太难了。
小高向《广厦时代》介绍,他有一个同事,属于自住房的优先家庭,从自住房入市起,就开始加入了摇号大军,从初的金隅汇景苑 到近期的海淀·嘉郡,从来没在首轮被摇中过。选房倒是轮上过,但剩余的都是边边角角,不符合他们家里的实际条件。所以,一直等到现在也没有买到房。
另一位自住房申购者则表示,他曾经有过两次选房机会,但能选到的房子与想象中实在是相距太远。“其中一次是采育的满庭芳MOMA,因为前面弃购的太多,终轮上了我去选房。可一去看,我就知道为什么会轮上我。”他表示,他是纯正的首置刚需购房人,虽然满庭芳MOMA价格很便宜,但对于他这样没有车的人实在是不方便,未来配套、物业等也充满不确定。虽然相对其他房子看起来很便宜,但他所付出的也是几年的积蓄,用自己的全部积蓄买个“凑合”,他还是有些难以接受。
自住房供应难覆盖所有刚需 非优先家庭无法被惠及
众多购房人的等待与失望背后是自住房有限的供给。2014年,北京市有2.2万套自住型商品房拿到了预售许可证,2015年,这一数字将提升至3.3万套。50%的增长并不算低,但对于庞大的刚需购房人群,还远远不够。
北京摇号自住房项目金隅汇星苑(终通过审核参与摇号的家庭为165514户,其中优先家庭为127638户,这也就意味着,把2014年和2015年两年供应的自住房加在一起,也不够这一个项目的优先家庭购买的,而且还有大量的非优先家庭因没有购买到的希望而放弃。
陈志分析认为,虽然此前热门项目的申购数量有一定水分,有凑热闹的、想投资的,或者家庭成员重复申购的,但还是足以说明这个群体总量的巨大,自住房无法完全满足这些家庭的需求,这些中低端住宅的有效需求只能被挤出市场。
此外,大量的非优先家庭中,很多是非京籍家庭,名下没有房屋。从目前的申购情况看,这些家庭能够选到房的几率几乎为零,这部分人群的购房需求,只能由市场来满足。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房天下”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房天下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文中所涉面积,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建筑面积;文中出现的图片仅供参考,以售楼处实际情况为准。